氣候變遷風險

風險鑑別流程
風險矩陣 & 風險類型與風險等級圖
- 註. 影響時間範圍:短期 (1~3 年 )、中期 (3~5 年 ) 、長期 (5 年以上 )
風險鑑別因應措施
面對關鍵氣候變遷轉型風險(政府減排失敗、發電成本升高 / 電價上揚 ) 及實體風險 ( 強颱發生頻率增加、極端降雨頻率增加)之潛在衝擊、衝擊期程、因應措施與調適計畫如下表所述,相關因應措施 100% 涵蓋既有營運據點及新營運據點。
- 註. 調適措施適用於所有(100%)既有與新建之基地台與機房,以基地台配合核心機房在未來 50 年之使用為規劃,並就此長期氣候情境之潛在衝擊,適時補強以延長使用年限為原則
情境模擬分析
為瞭解重大氣候風險對商業策略與決策的潛在衝擊,遠傳分別針對實體風險「強颱發生頻率增加、極端降雨頻率增加」與轉型風險「政府減排失敗、發電成本升高/ 電價上揚」導入氣候情境財務衝擊分析。
- 註1. IEA B2DS 為轉型風險中,全球升溫低於攝氏 2 度的情境
- 註2. 依據英國重要氣候政策研究智庫(LSE 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)與顧問公司(Vivid Economics)的台灣碳定價之選項研究報告建議碳費起徵費率可為每噸 10 美元
- 註3. IEA STEPS 為轉型風險中,全球升溫達攝氏 2.6 度的情境
- 註4. RCP 2.6 為實體風險中,暖化減緩的情境,此情境假設每平方公尺的輻射在 2100 年增加 2.6W /m2,即台灣暖化幅度可能維持在比工業革命前的溫度高攝氏 1.17 度的情境
- 註5. 四級颱風為風速達 58m/s 以上,17 級以上陣風
- 註6. 五級颱風為風速達 70m/s 以上,17 級以上陣風
- 註7. RCP 8.5 情境為實體風險中,維持現狀的情境;此情境假設輻射持續增加到大於 8.5 W /m2,二氧化碳濃度會大於 1,370 ppm ,即台灣暖化幅度可能維持在比工業革命前的溫度高攝氏 3.49 度的情境。
風險管理
遠傳風險管理暨資訊安全委員會針對財務、策略暨營運、資訊安全、環境暨能源等風險,透過不同層級組織與職責的運作,落實對企業各角度及範疇之風險管理。遠傳參考國際標準「ISO31000 風險管理系統原則及指導綱要」架構制定「風險管理政策」,經董事會核准通過後,作為所有事業群落實管理之指導原則。風險評估邊界以本公司為主,所有事業群每年並定期依重大性原則,考量經濟、環境及社會面等公司治理議題對客戶、投資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產生重大影響者,進行風險評估並擬訂風險管理策略與計畫,每年亦定期至董事會報告當年度推動永續成果與績效,已提報第十屆第三次董事會報告。
目標與指標
電信業於氣候變遷減緩上之最重大議題為能源使用,遠傳制定溫室氣體、能源使用與水資源等氣候相關指標以追蹤管理成效,除針對上述各項因應措施設定中長期目標、每年審視達成情形,並依外在環境趨勢滾動調整,期望透過目標管理減緩氣候變遷衝擊。
遠傳已訂定科學基礎減量目標,回應將升溫控制在攝氏 1.5 度以內的全球性目標,並預計在 2048 年達到淨零排放,同時遠傳也已正式宣告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 RE100,目標在 2030 年前辦公室、門市及主要機房全面使用再生能源,2040 年全公司 100% 使用再生能源。此外,將逐年提升再生能源裝置容量,落實能源轉型。遠傳針對上述重大耗能部位的能源使用設定管理指標及目標,並推動節能方案。
溫室氣體排放
遠傳自 2015 年起導入 ISO 14064-1 溫室氣體盤查,並訂定中長期溫室氣體管理目標,在 2030 年將範疇一和二、範疇三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控制在較 2021 年分別降低 43.6% 及42%。
- 註1. 遠傳電信2019 年度起溫室氣體盤查採用 ISO 14064-1 : 2018 年版
- 註2. 本公司依據 GHG Protocol 的相關標準,於 2021 年建立更精確的範疇三排放量計算模式。由於該年度資料最完整,且為通過 SBTi 減碳目標的基準年,因此選定 2021 年作為排放盤查與目標設定的基準年
- 註3. 範疇三部份經第三方查證